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

李敏生病住进301医院,听见护士小声讨论:那女孩长得真像毛主席

2023-03-28| 发布者: 惠民商贸网| 查看: 135| 评论: 1|文章来源: 互联网

摘要: 前言毛泽东的女儿姓李,不光外人感到疑惑,就连李敏也十分不解。李敏问毛泽东:“爸爸,你姓毛,为什么我叫......
拉卡拉POS机申请

前言

毛泽东的女儿姓李,不光外人感到疑惑,就连李敏也十分不解。

李敏问毛泽东:“爸爸,你姓毛,为什么我叫李敏。”

毛泽东耐心地说:“爸爸先给你解释一下这个‘敏’字。”

《论语》中有云: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

而“敏”字还有好多含义,比如敏捷,聪敏。《论语》中还有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”的句子,另外杜甫也曾写过“敏捷诗千首,飘零酒一杯。”

李敏听得入迷,没有想到爸爸是这样的学识渊博,她心想:我一定要向爸爸学习,做一个爸爸的好女儿。

但是,爸爸还没有解释,为什么姓李呢。

毛泽东笑着说:“不错,你的哥哥都姓毛,毛岸英和毛岸青,之所以让你姓李,是让你和你的妹妹李讷一样,因为爸爸之前有个名字叫李德胜。”

“爸爸,那你为什么叫李德胜啊。”

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:“那是1947年的3月,蒋介石让胡宗南调动20万军队进攻延安,进而达到消灭我军的目的,但考虑到敌我力量的对比,我们决定主动放弃延安,暂时离开延安,是为了以后永久地解放延安,在在转战陕北的途中,为了不让敌人发现,爸爸就化名李德胜,用来发电报和下命令。不光是我,就是周恩来和任弼时他们都有化名呢。”

听了这番话,李敏马上就明白了爸爸的用意,另一方面,也是为了勉励自己认真学习,做一个对革命有用的人。李敏说:我一定要向爸爸学习。

李敏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而毛主席,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从来没有过多严厉,李敏在父亲的教导中逐渐长大。

和大家一样喝小米粥

李敏出生在1936年,那是一个寒冬,贺子珍因为长征的劳累,身体瘦弱,李敏出生的时候看上去非常瘦小,所以邓颖超说:“这可真是个小娇娇。”

在那个黄土高原上,生活并不如意,可以吃上两个鸡蛋,简直是非常的奢侈。

陕北人民民风淳朴,为人忠厚,看到贺子珍没有奶水,便用自己的奶水,或者家里的米汤喂养李敏。自从李敏满月后,便常常被寄养在农民的家里。

当地的老人说,出生在冬天的孩子特别乖,因为冬天家里都生着火炉,很暖和,不爱哭闹。

这大概是有点道理的,李敏从小不爱哭闹,对着这点,毛泽东在建国后也对李敏证实说,你小时候很乖,就算是去上幼儿园也很乖。

但是李敏出生不久,贺子珍便离开了延安,当时战争紧急,毛泽东日理万机,可以照顾李敏的时间很少,所以在进入幼儿园之前,李敏常常在农民的家里生活。

在延安城里的中央机关合作社,有很多的小饭店,还有很多的小商店,有时候就把李敏放在那里吃饭。也因此,当地的老人说:李敏是个‘合作社娃娃’。

毛泽东心疼自己的女儿,一有空了就到店里看看李敏,抱着李敏亲了又亲。后来李敏进入幼儿园,在幼儿园也很乖。

别的孩子哭闹,但李敏不哭闹,陈伯达的儿子一直哭,李敏还笑着说:“不知道有什么好哭的,这里好多好玩呀。”

可是好景不长,贺子珍在苏联生下了一个男孩,不久就因病夭折,毛泽东得知后担心贺子珍,便把不满4岁的李敏送到了苏联,让李敏陪伴贺子珍。

临走的时候,毛泽东特地嘱咐:娇娇,你的妈妈叫贺子珍,你一定要记住了。

娇娇在苏联生活了很多年,不仅对父亲的印象已经淡忘,而且连中文都说的非常艰难。

1949年,回国两年的李敏被贺子珍送到了北京,正在开会的毛泽东得知后十分激动,抱起来李敏左看右看:“娇娇,叫爸爸,我就是你的爸爸毛泽东。”

毛泽东对这个“洋娃娃”的喜爱显而易见,不仅让徐肖冰给李敏拍了很多照片,还带着李敏到处串门。见到周恩来就说:“怎么样,这就是我的洋娃娃。”

“主席真是好福气啊,你看这娃娃长得,皮肤白白嫩嫩的,和她妈妈好像啊。”邓颖超说。

“是啊,当年的小鸡蛋也长成大娃娃了。”毛泽东笑得合不拢嘴。

毛泽东脸上显得很高兴,但是心里也是担忧。一方面,李敏来到北京,和李讷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,到底能不能习惯呢,另一方面,李敏在苏联吃的都是牛奶面包,回来能不能吃惯小米饭呢?

李敏曾回忆说,父亲曾就两件事批评过她。

一是李敏的中文。李敏回到中国后,一直说的俄语,就连给爸爸写信也是用的俄文。毛主席曾说:娇娇啊,你的中文真的太差了,必须要好好学习。

二是李敏的饮食。李敏在苏联吃惯了面包,刚开始吃小米饭的时候难免淘气,要么挑食,要么剩饭。毛主席曾严厉地说:“娇娇,你到底能不能吃小米饭?”

一句话,把李敏给说哭了。毛主席又安慰说:“娇娇啊,小米饭养人呢,你小时候吃的也是小米饭呢。”

在父亲的耐心教导下,李敏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,逐渐成为了父亲心中最疼爱的女儿。

在李敏的印象中,有两件事她印象最为深刻,一个是对李敏的学习的监督,一个就是不允许打着“毛泽东”的旗号搞特殊。

毛主席关心李敏的学习

李敏上学后,经常会在学习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她自然是很想请教自己的父亲,但这却是一种奢侈。

因为毛主席和李敏的作息不同,毛主席喜欢白天睡觉晚上工作,再加上李敏住校,周末能见到毛主席已经是很幸运的事情了。

毛主席得知后,便主动关心女儿的功课和学习,李敏如此,李讷也是如此。

一般的女孩都喜欢文科,但是李敏却很喜欢理科。因为李敏的中文差,所以很害怕上语文课,尤其是作文课。

但毛主席却不希望看到这样,毛主席从小博览群书,善于写诗作文,女儿如果逃避这些怎么能行呢。

毛主席问李敏,到底是怎么回事。李敏说:“一上作文课,自己的脑子里就一片空白,甚至很多语句都表达不出来,语文的阅读理解,她只能达到一二十分。”

毛主席得知后,指着一个书架说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,你不读书怎么能提高自己的中文呢,你想学好语文,就必须去读书,一本一本读,一个书架一个书架读。”

毛主席让李敏读得最多的就是四大名著,因为毛主席小时候就是靠着四大名著开始了启蒙读书的。也正是这点,让李敏对自己的爸爸甚为感叹。

李敏发现,爸爸的记忆力非常好,《红楼梦》中的很多段落,他都可以背诵出来,林黛玉写的很多诗,他也能背下来,这得看了多少遍才能这样熟悉呢。

在毛泽东的支持下,李敏还是有计划地阅读世界名著,她先读巴尔扎克的作品,把《人间喜剧》读了一遍,然后是中国的名著,《史记》等。

李敏跟随毛泽东都形成了一个习惯,毛泽东读书的时候喜欢边读边写,而且要在书上做批注,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感受。

有一次李敏借了一本书,毛主席在看的时候就习惯性地做了批注,但是图书馆的书是不允许有涂改的,李敏不知道怎么办,便硬着头皮给了图书馆了,这件事李敏记忆犹新,或许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,那本书的批注是毛主席写的。

当然,除了学习,毛泽东也关心女儿的生活,知道李敏回来不容易,便在周末抽出时间,带着女儿出去玩。

到了周末,毛主席会说:“走呀,我们一起出去走走。”

李敏就像是一个小燕子一样,飞在爸爸的身边。李敏跟着毛主席去了很多地方,十三陵水库,还有密云水库等。

可以和爸爸一起出去玩,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,李敏非常兴奋,平日里的李敏沉默寡言,但是和爸爸在一起,就有说不完的话。

李敏虽然从小姑娘变成大姑娘了,但是妈妈不在身边,李敏的穿着十分“土气”,毛主席笑着说:“你已经是个大姑娘了,要打扮打扮自己,穿的漂亮一点,要不然将来不找不到对象了。”

毛主席说完,自己先哈哈大笑起来。

毛泽东作为父亲,虽然不懂女孩子的打扮,但是还是会出个主意:

在你的辫子上系上两个漂亮的蝴蝶结,人就会漂亮很多,当然,也不能打扮的太过分,别人会把你看成怪物的。

毛泽东在教育孩子中,就是这样,一边在教育,一边在给予指导。

就这样,李敏在父亲的怀抱里茁壮成长,不仅学习进步,而且品学兼优,在为人处世上也有自己的理解。

毛主席教导李敏要低调

李敏在苏联上过小学,在八一小学学习不久就转入了初中。上学前,毛主席曾告诉李敏:不要告诉别人,你的爸爸是毛泽东。

也正是因为毛主席的严格要求,李敏的同学基本都不知道她就是开国领袖毛主席的孩子。

开家长会的时候,也一直警卫员去,在家长栏的名字上,也从来不会写毛泽东的名字,回家要坐公共汽车。

李敏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,以至于在以后的时间里,李敏也一直为人低调,从来不会主动暴露自己的身份,更不会以毛泽东的名义做事情。

李敏小时候身体不好,经常生病,初中的时候得过一场大病,抽血化验出来,得了急性肝炎,在医院住了两个月,毛主席非常担心。

李敏长大后,也生过一次病,住进了301医院的妇科病房,但是病房里来了新的病人,就把她转到了内科。

可是内科的病人也很多,就把她转到了外宾的病房,后来又到了高干病房。住进高干病房后,很多护士都觉得这个女孩很奇怪。

原因就是大家都觉得这个女孩不像是高级干部,而且你年纪太小,怎么会来到这里呢。

李敏笑着说:“我就是个普通军人,因为病情严重所以才被送到这里,你们不要多想了。”

可是小护士们不这样想,有的人说,这个女孩肯定是某个将军的女儿,也有的说估计是个大户人家的。

李敏还听见有个小护士窃窃私语地说:“我好像认识她,她长得很像一个人。”

“谁?她刚住进来,你怎么会认识呢?”

“我没有说谎,你让我想想,我好像在哪里见过。”

“我也觉得在哪里见过。”

李敏听着小护士们的说话,也偷偷笑了起来。

“你们别瞎说了,我就是个塌鼻子。”李敏说。

“不是,你长得很漂亮,你是从外宾那里转过来的,那你应该是个外宾了。”

李敏笑着说:“对对,我是个外宾。”

大家听到李敏这么说,也不再多说了,很多小护士便给李敏上药,然后给她铺被子等。

但是不一会,一个护士好像发现什么,一直盯着李敏看,李敏也瞪着这个小护士,你看什么呢?

小护士惊呆了,她说:“对对,我想起来了,你长得像毛主席,我见过毛主席的照片。”

一边的小护士都围过来了,大家都猜得八九不离十了。“您不会是毛主席的……”

李敏瞒也瞒不住了,但仍然说:“你们误会了,可能真的长得像吧。”

一个小护士笑了起来:“原来你是个假外宾。”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。

李敏叹气说:“没办法,爸妈给的这张脸又被大家认出来了。”

李敏的话逗得医生哈哈大笑。有人也建议李敏,直接说你是毛主席的孩子,肯定会把你安排在高级病房,但是李敏没有这样做。

李敏说:“爸爸常常教育我,不能搞特殊,我怎么能这么做呢。”

尤其是当了妈妈以后,李敏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,也从来不允许孩子们搞特殊。

李敏的第一个孩子叫孔继宁,孔继宁说,我长大后,很多人也说我长得像祖父毛泽东,但我也从来不会拿着祖父的名义去做事情。

在孔继宁很小的时候曾和大人一起参加活动,路过天安门的时候,孔继宁指着天安门说:“毛主席就住在里面。”同行的人听了觉得不太舒服,就说:“继宁啊,你应该说是外公。”李敏却说:“老百姓都这么说,我的娃娃也是普通百姓,所以也这么说。”

李敏的话很实在,也很正确,毛主席也很满意。

李敏的女儿孔东梅也一样,孔东梅考大学的时候,李敏曾说:“我只能找人帮你补习功课,别的就没有办法了,你谁也别靠,就靠自己。”

李敏的意思很明白,虽然你的外公是毛泽东,但是你不能搞特殊,更不能走后门,一切都要靠自己。孔东梅也明白妈妈的意思,依靠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大学。

如今,孔继宁也已经成家了,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,李敏当上了奶奶。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,李敏也是一直在坚持着毛家家风。

毛主席曾对李敏的教导,李敏一直记在心里。

写在后面

毛泽东身上的品质,和父亲身上的教育方法有很多的关系。在毛家家风中,勤俭持家就是毛家的优良传统。

毛泽东小时候在母亲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,毛氏家族家规认为:“孤儿寡小,最为苦楚,无论亲友同族,务宜一体体恤,无事则共相顾复,有事则力为扶持。"

毛泽东曾专门救助那些孤苦无靠的人。毛泽东的母亲文氏为人善良,常常接济那些穷苦的乡亲。毛泽东终生最看不得穷人落泪,又时时不忘为“卑贱者”鸣不平。究其根源,与家族传统也有一定的关联。

人生所接受的早期教育是极为重要的,而早期教育常常是与父母、亲人的教育和影响,还有家乡的文化重陶密不可分的。

毛泽东幼年生长在独具文化特色的韶山和湘乡,深切感受到这两个地方的文化,包括乡土文化和文、毛两家的家族文化,对于他个性、特质的形成和行为处世乃至思维方式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,虽然后来有许多“思想”“主义”,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将对他进行全方位的洗礼,但他所受早期教育的优良成分将一直保留下去,延及他的终身。

所以,为人父的毛泽东,在处理人民群众和家庭关系上,一直把子女摆在和普通人相同的位置上,不给半点特殊。

在毛泽东教育子女的问题上,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:谁让他(她)是我毛泽东的孩子呢。

这句话中不仅仅有对子女的疼爱,还有对子女的严格要求。

本文参考:《毛泽东家风》《我的父亲毛泽东》等。
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| 收藏

最新评论(1)

Powered by 惠民商贸网 X3.2  © 2015-2020 惠民商贸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