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 http://www.ic-yyds.com 投资建议 通过回顾2017-18 年AR/VR行业泡沫以及对比国内外公司布局及发展情况,我们认为,相比TWS及智能手表等配件,VR更加注重生态体系建立,海外龙头公司在软件内容方面持续投入,推动软硬件协同发展,从而提升用户粘性。我们预计,未来随着更多国内外巨头投入生态建设,有望推动VR出货量持续增长,打开应用场景及产品出货天花板。 理由 VR硬件标准基本明确,微创新驱动硬件使用改善。2020 年发布的OculusQuest 2 已达到消费级水平,在显示参数、外观设计和价格等方面均满足了VR用户的基本需求,树立了VR硬件头显标准。后续新世代的主流VR产品也纷纷参考Quest 2,向性能升级、轻量化、便捷化、价格下探等趋势进行升级迭代,力争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交互体验。 大厂注重软硬生态协同发展,出货增长表现亮眼。VR行业正逐步实现“硬件产品迭代-用户体验升级-用户数量增加-优质开发者入场-提升内容质量-用户数量增加”的良性循环,其中用户体验为核心痛点。海内外大厂均结合自身优势,布局“硬件+内容”全产业链。目前,海外消费级VR产业“飞轮” 已开始初步旋转。据IDC数据显示,2021 年VR出货量达1,095 万台,已突破年出货量一千万台的行业重要拐点。国内VR头显C端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,我们认为,国内在硬件维度上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,而在内容生态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。我们预测,伴随着更多的国内厂商布局VR内容生态建设,将有望实现国内消费级VR市场的加速发展。 VR软硬件协同发展,应用场景丰富推动潜在空间提升。伴随着硬件产品渗透率的不断提升,除了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化潜力更高的游戏场景外,我们认为消费级VR的应用场景有望覆盖社交、办公、娱乐等C端应用场景,并拓展至医疗、工业、营销等B端应用场景,促进VR内容生态的繁荣,打开VR行业天花板。伴随着硬件头显的普及和内容生态的建立,我们认为VR有望成为重要生产力工具以及下一代远程交互终端。长期来看,伴随着元宇宙概念的逐渐渗透,我们认为VR作为元宇宙硬件入口之一,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估值与建议 我们维持已覆盖公司评级及目标不变,我们建议投资人关注:1)歌尔股份、立讯精密、舜宇光学及韦尔股份等AR/VR硬件产业链公司;2)Meta、Google、Snap、索尼、苹果(均未覆盖)等海外软硬件大厂以及抖音集团(未上市)等国内公司ARVR软硬协同进展。 风险 硬件技术创新不及预期或内容新品上线延迟;国内政策监管风险加剧。 (文章来源:中金公司) 文章来源:中金公司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