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广告解析接口 https://www.m3u8.tv 来源:黎兜兜 还记得《爸爸去哪儿》中的混血小公主夏天吗? 夏天之所以人见人爱,得益于她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,她的爸爸夏克立和妈妈黄嘉千,也一度是大家心目中恩爱的典范。 然而没想到,这对夫妻最近也被曝出离婚的消息。 关于离婚的具体原因,至今还众说纷纭,难辨真伪。 但我们都知道,感情的裂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,既然不再志同道合,与其假装恩爱,能潇洒分开反而更值得庆幸。 有人感慨,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见多了短浅的故事,愈发对爱情失去期待和信心。 但也有人说,任何时代都有轻浮和薄幸,也都有忠贞和赤诚。 这让我想到了一对我们熟知的教科书式的爱情典范—— 周总理夫妇。 这个月11日,是周总理夫人邓颖超逝世30周年纪念日。 百年来,他们的故事一直被视作佳话,不断为人传颂艳羡。 在那个聚少离多的动荡年代,他们靠200多封鸿雁传书,跨越山河和岁月,传递着款款深情。 那些书信在今时今日读起,都还是会叫人暖到心窝里—— 壹 1919年,邓颖超15岁,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读书。 留日归来的周恩来,剑眉星目,风姿绰约,是她见过最漂亮的男子。 而她瘦弱矮小,自觉长得不大好看,只将他视作观念相通的学长,聊革命、聊战争、聊自由,不提其他。 不想四年后,她收到他从法国寄来的一张特殊明信片。 正面,印有革命家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的画像。 背面,则是他用挺拔刚健的笔锋,表达想和她同生共死的决心:“希望我们两个人,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,一同上断头台。” 那一刻,她才知晓他多年的爱慕和深情。 原来初遇时,那个在礼堂慷慨激昂演讲的她,就早已在他心中荡漾起涟漪。 当时台下21岁的他,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了她的名字——邓文淑。 后来他说:“我最难忘的,就是你演讲时,那双炯炯有神的眼。” 贰 1925年,战火纷飞的乱世中,两个灵魂共鸣的人喜结连理。 没有热闹喜宴,没有高朋满座,只拍了一张简单的结婚照,第二天便匆匆分别,重新投入不同的革命任务里。 自那之后,便是数年的居无定所,两处飘零。 可俩人只要在一起,一定是手牵着手,公众场合也不例外。 这在当时尚未开放的社会,简直是惊世骇俗的举止。 每当临别时,他都会当众亲吻她,并叮嘱:“一定记得写信。” 很快盼来她的来信,打开一念,却只是提醒他注意身体。 于是他回信嗔怪:“你的信太过官方,都不说想我。” 又盼来一封,是她的打趣:“总理日理万机,怕是无暇念我罢。” 他连忙再提笔回复:“闲人怎知,忙人有多想闲人。” 还未收笔,眼角眉梢就已经爬满笑意。 叁 1942年,周总理小肠疝气发作,高烧不止,住进了歌乐山医院。 他强忍不适,写信向邓颖超撒娇:“线拆了,痛未止,所以未能出院。现在急需做个‘兜子’,非你莫办。” 她知他在怕自己担心,于是故作宽慰,精心缝了个兜子送过去,关于病情,不多询问一句。 那段时间,明明她隔天就会去医院探望一次,他还是忍不住给她写信,絮絮叨叨交待自己的住院日记。 几时醒来,吃了什么,做哪些事:“昨天你们走后,梦里睡去,醒来已近黄昏。晚饭以稀饭配火腿充饥。饭后读唐诗数首,食柑子一个。十时就寝。” 最后才点出主题:“天气虽热,尚能静心,望你珍摄,吻你万千!” 闻他一切安好,她才终于松一口气:“自从你入院,我的心身与精神,时刻是在不安悬念中如重石在压。现在,你一天比一天好起来,而且快出院了,我真快活!” 许是薄薄信纸难以承载满腹深情,故而又在末尾重重落道:“情长纸短,还吻你万千!” 肆 1953年冬日的某天,周总理在新六所彻夜办公,直到天亮才起身回家。 打开门,却撞见漫天纷飞大雪,天地一片素裹银妆。 他急忙跑回房间,给邓颖超去电,叫她赶紧过来一趟。 她裹上衣服匆匆赶来,追问何事,他却不慌不忙地说:“请你来踏雪。” 她嗔怪他:“还以为你有什么大事。” 他郑重道:“这事儿不小,你是最爱雪的。” 继而,语气又有些落寞:“可惜下雪的时候不多,我们一起踏雪的机会更少。” 伍 1969年,越南主席病故,周总理前往吊唁。 归国时,邓颖超去接他,一见面便佯装摆起脸:“我在电视上看到你和好多越南女孩子拥抱,你快亲亲我!” 面对她的撒娇,他自然地将她搂进怀里,给了她一个深深的吻。 那一年,她65岁,他71岁。 他这辈子是最爱跳舞的,在延安工作时,就常和女孩子跳。 然而在所有舞会上,他跳得再沉醉,也只和每位舞伴跳一小节。 他说:“这样就不会被小超误认为,我是专门要和哪位舞伴跳舞了。” 陆 1954年春天,海棠花开得正热闹。 而彼时周总理正在参加日内瓦会议,无缘目睹。 邓颖超便特地剪下一支,托人捎去瑞士,将这抹春色送到他手中。 她附信写:“羁客有家归未得,对花无语两含情。” 他百忙中读信,异国却没有海棠,他便寻到芍药和蝴蝶花,随信回赠予她。 会议结束后,那支海棠被他带回国,裱在相框里挂起,至今完好。 后来,换作他给她的信中写:“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,可是无人相陪看。” 以海棠聊寄远念,是他们独一份的浪漫。 然而,花凋零还会再开,人却不能。 1976年1月,周总理在所有人的不舍中与世长辞。 邓颖超像他无数次轻吻自己那般,最后一次轻吻他的额头。本想坚强,却还是泣不成声:“恩来,你走了……家就没了。” 此后每年春天,西花厅海棠依旧绽放,可他却永远失约了。 她说:“春天来了,百花竞放,西花厅的海棠又盛开,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,走了12年了。他不再回来了。” 他说:“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,但唯有你,我希望有来生。” 最后。 谁说中国人不善表达、不懂浪漫呢? 周总理夫妇没说过一句“我爱你”,可随意择一对话,都比任何华丽情话更动听。 从前车马很慢,书信很远,一生只够爱一人。 周恩来和邓颖超,便是这种爱情最真实的诠释。 在乱世浮华中,他们将自己献给了革命和国家。 但他们互为港湾和灯塔,相互扶持成长,跨越悠悠岁月,携手共赴白头。 世上哪有一开始就完美适配的终身伴侣。 先忠于自己,不负理想,而后才遇到真正爱你灵魂的人。 或许,这才是爱情最好的样子。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